最近国际舞台上的台海相关动态格外引人关注,一个南美国家考虑更换“合作伙伴”,一个欧洲老牌国家突然宣称要介入地区事务,而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则让局势走向愈发清晰。这一切,都要从巴拉圭的一场内部讨论说起。
中国台湾地区(资料图)
一、巴拉圭“转向”背后的现实考量
巴拉圭代理众议长梅萨近期公开表示,台湾地区只是中国的一个省,与台当局维持关系纯粹是“浪费时间”,呼吁全国就与中国大陆建交展开讨论。这番话并非凭空而来,他刚随拉美12国议员团访华,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活力与投资潜力。
梅萨算过一笔经济账:中国在拉美投资已超6000亿美元,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从中获益颇丰,若巴拉圭能分得1%,就能极大改变经济格局。反观台当局,仅能提供几架闲置直升机等象征性援助,两者差距悬殊。
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三:一是美国拒绝赖清德窜访过境,让巴拉圭看清美国不愿为台当局“背书”;二是与中国建交的经济收益远非台当局可比;三是全球183国已与中国建交,台当局仅剩12个“邦交国”,巴拉圭若不转向,将难以融入区域合作。
展开剩余68%对台当局而言,巴拉圭是其在南美的“最后据点”,其转向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赖清德原计划窜访该国,因美国拒其过境而取消,如今更是面临“邦交”体系崩塌的危机。
巴拉圭代理众议长梅萨(资料图)
二、台当局拉拢英国的“尴尬牌局”
在“邦交”动摇、经济承压的双重打击下,台当局试图拉拢外部势力。英国防长约翰·希利宣称,若台湾地区爆发冲突,英国将与盟友在太平洋“并肩作战”。
这番表态更像“纸上谈兵”。英国海军现状堪忧:仅有14艘护卫舰和驱逐舰,两艘航母存在技术缺陷,甚至需拆零件互修,辅助舰艇老化、人员短缺,后勤依赖美国。有英国网友嘲讽:“军舰维修费都凑不齐,还想跨洋作战?”
台当局此举实属无奈。为讨好美国,台积电加码千亿美元对美投资、开放美猪美牛进口,却换来20%的“对等关税”(高于日韩15%),被美国定为“非合作伙伴”。拉拢英国,不过是想制造“国际支持”假象。
但英国的“盟友”并不买账。澳大利亚刚与中国签署大量贸易协议,不愿因附和英国损害自身利益,让英国的“联合干预”计划沦为空谈。历史早已证明,1949年“紫石英”号在长江被解放军击退,标志着英国“炮舰外交”的终结,如今重提军事介入,不过是徒劳的存在感刷取。
赖清德(资料图)
三、大陆的坚定回应与实力展现
面对复杂局势,大陆的应对既坚定又精准。军事层面,浙江南田岛附近出现的“东工”系列驳船可拼接成122米浮桥,供装甲车辆内陆登陆,其测试区域与台湾地区东北海岸地形高度相似。央视披露的解放军登陆演练画面显示,海陆空兵力协同精进战法,决心打通“破障登陆最后一公里”。山东舰编队在南海实战演练,歼-16、轰-6K在黄岩岛巡逻,形成强大区域拒止能力。
外交与舆论上,外交部欢迎巴拉圭认清大势,强调“一个中国”是国际共识;国防部针对英国挑衅明确表态,警告“任何人不要低估解放军捍卫主权的决心”,若英国玩火,“老账新账一起算”。
同时,台当局“媚美害台”的恶果日益显现:关税提升导致机械、纺织、农业等产业承压,企业关厂、劳工失业风险加剧,岛内消费紧缩。台湾地区网友怒斥:“送了台积电还被征20%关税,所谓‘台美关系最好’纯属谎言。”
当前局势愈发清晰:台当局“邦交”流失、外部靠山不稳,“倚美谋独”走进死胡同;大陆则以实力为后盾,坚定推进统一进程。巴拉圭的“弃暗投明”是顺应潮流,英国的介入叫嚣难逃尴尬,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势力,都终将被统一大势所碾压。
发布于:江苏省股票配资网站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