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双龙寿字币
“大清双龙寿字币”通常指清代光绪年间铸造的一种纪念性银币,因币面图案包含“双龙”和“寿”字而得名,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收藏关注度。
基本特征:
正面多为“光绪元宝”字样,珠圈外有满文、汉文纪年或铸造局信息。
背面中央为“寿”字,周围环绕两条龙纹,龙形威严,工艺精细,整体设计体现吉祥寓意,与祝寿相关(有说法认为是为庆祝慈禧太后寿辰铸造)。
铸造背景:
展开剩余84%其铸造量较少,属于纪念币性质,并非主要流通货币,因此存世量相对稀缺,这也是它在收藏市场受重视的原因之一。
安徽省造光绪元宝
铸造背景:
1896年,安徽巡抚邓华熙推行“皖江变法”,于1897年上奏清廷筹议铸造银元,1898年4月安徽银元局在安庆城东火药局旧址正式成立。
银币:正面通常刻有“光绪元宝”四字,周围有铸造省份或局名(如“户部”“北洋”“江南省造”等)、纪年、库平重量(如“库平七钱二分”)等信息;背面多为龙纹图案,龙形多样(如“坐龙”“盘龙”等),工艺精细。
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“L.GIORGI”签字版银币
1914年,北洋政府为统一货币体系,委托天津造币总厂铸造“袁大头”银币,意大利籍雕刻师鲁尔智·乔治(Luigi Giorgi)受聘担任总雕刻师,在首批试铸样币中,有一类币面袁世凯肖像右侧刻有“L.GIORGI”英文签名的版本,即“签字版”。
工艺制作:
由鲁尔智·乔治亲自操刀,袁世凯肖像刻画细腻,发丝、胡须根根分明,神态威严。“L.GIORGI”签名采用阴刻技法,字母纤细清晰,需高倍放大镜才能完整辨识。
严格遵循《国币条例》,含银89%、铜11%,成色高于普通版,部分签字版含银量达90%以上。币坯经多次轧制,确保银质均匀,冲压后边缘无毛刺。
袁世凯头像采用七分脸造型,人物形象立体生动,面部肌肉线条细腻。头像右侧的“L.GIORGI”签名,字体纤细灵动,与肖像比例协调,英文签字紧贴齿廓,长度一般为4毫米左右,对齐齿廓其签字长度只有4个齿的长度,且英文首字母L比其他字母要大。
收藏价值:
代表了民国初期造币工艺的最高水准,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,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意义。
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,2014年北京诚轩拍卖,一枚PCGS-SP64的签字版以人民币322万元成交;2021年香港SBP拍卖会,同分币种突破500万港元。
壹圆寿星币
壹圆寿星币是清代至民国时期铸造的银币,多为民间私铸。清末民初,社会动荡,人们对福寿康宁的渴望更加强烈,同时,富贵阶层、收藏家的猎奇与馈赠需求旺盛,民间钱庄、银楼或藏家为满足这些需求,根据传说、吉祥图案等铸造了寿星币。
基本特征:
正面:以“寿”字为核心,外围环绕传统回形纹,上方、右下方、左上方各铸有一只飞翔的仙鹤,与祥云相映成趣,构成“仙鹤驾祥云”的吉祥图景。
背面:刻画了拄杖老寿星,长须垂胸、仙风道骨,右侧五只蝙蝠象征“五福临门”,左侧神鹿回首寓意“禄运亨通”,杖顶喜鹊登枝暗含“喜事临门”,“壹圆”字样分列寿星左右,倾斜相依。
艺术价值:
是晚清民国时期民间金银细工与吉祥文化的巅峰载体,设计精美、寓意美好,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情感共鸣力。
历史文化价值:
虽非官方货币,但真实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社会心态、民间审美趣味等,是研究社会史、民俗史、艺术史的独特实物资料。
孙中山十五年壹圆银币
民国十四年,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,当局决定铸造新的银元以取代袁世凯银币,民国十五年孙中山壹圆银币应运而生。
银币特征:
正面镌孙中山先生正面像,上缘铸“中华民国十五年”汉字楷书。
背面中间铸“壹圆”两字,周围有两束嘉禾拱卫,稻禾叶片纹理清晰,颗粒饱满。
工艺特点:
该币设计新颖,采用高浮雕工艺,立体感极强,铸工考究,孙中山头像刻画细腻,发丝清晰可数,人物双目炯炯有神。
收藏价值:
因其属试铸样币,铸量稀少,存世极罕,被钱币收藏界誉为“银币十大珍”“中国银币二十大珍”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,参考价格可达50万元左右。
发布于:陕西省股票配资网站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